A card from Jimmy

原文

Grandmother: Read Jimmy's card to me please, Mary.

Mary: “I have just arrived in Scotland and I'm staying at a Youth Hostel.”

Grandmother: Eh?

Mary: He says he's just arrived in Scotland. He says he's staying at a Youth Hostel.You know he's a member of the Y.H.A.

Grandmother: The what?

Mary: The Y.H.A., mother. The Youth Hostel's Association.

Grandmother: What else does he say?

Mary: “I'll write a letter soon. I hope you are all well.”

Grandmother: What? Speak up, Mary. I'm afraid I can't hear you.

Mary: He says he'll write a letter soon. He hopes we are all well. “ Love, Jimmy.”

Grandmother: Is that all? He doesn't say very much, does he?

Mary: He can't write very much on a card, mother.

译文

外祖母: 请把吉米的卡片念给我听,玛丽。

玛丽:     “我刚刚到达苏格兰,我正住在青年旅社。”

外祖母: 嗯?

玛丽:     他说他刚刚到达苏格兰。他说他正住在青年旅社。你知道他是Y.H.A.的成员。

外祖母:     什么?

玛丽:         Y.H.A.,妈妈。青年旅社协会。

外祖母:     他还说了些什么?

玛丽:         “我很快会写信。我希望你们都好。”

外祖母:     什么?大声点,玛丽。我恐怕听不见你。

玛丽:         他说他很快会写信。他希望我们都好。“爱,吉米。”

外祖母:     就这些吗?他没说多少,是不是?

玛丽:         在一张卡片上他不能写太多,妈妈。

词汇表

arrived

动词
英:/əˈraɪvd/
美:/əˈraɪvd/
定义
1. 到达 - To reach a destination or a certain point.

例子: He arrived at the airport just in time for his flight.

例子: The train arrived late due to bad weather.

近义词
reached: 强调抵达终点,常用于描述物理位置,与 'arrived' 类似,但更侧重于完成旅程。
got to: 更口语化,常用于非正式语境,如日常对话,而 'arrived' 更正式。
came to: 暗示从远处而来,强调运动过程,与 'arrived' 的静态结果相比更动态。
反义词:
left, departed, exited
用法
常用于描述到达某地或状态,常与时间或地点搭配,如 'arrived in Scotland',在过去时态中常见,适用于旅行或事件语境。
形式:
原形: arrive, 过去式: arrived, 现在分词: arriving, 第三人称单数: arrives, 复数形式不适用: N/A

深入解析:关键句型 "He says [that] [clause]."

定义

这个句型是间接引语的常见表达形式,用于转述他人的话语。结构包括 He says(他說)后接 that(引导词,可选)及一个从句 [clause](子句),表示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形式。根据权威教材如《新概念英语》,此句型用于对话中传达信息,而非原封不动地引用。例如,在文章中,“He says he's just arrived in Scotland.” 意思是“他说他剛到蘇格蘭。” 核心含义是保持原意,但调整时态和人称以适应间接表达。

用法

此句型主要用于日常对话、叙述或报告他人言论的场景中,常出现在需要转述信息时,如打电话、复述消息或讲述故事。规则是:使用 says 表示当前说话,后面跟 that 引导的从句;在从句中,通常需要改变原句的人称和时态(例如,直接引语的现在时可能变为过去时)。在语法体系中,它链接到从句结构和报告语气的知识,与直接引语形成对比,帮助学生从简单陈述过渡到更复杂的叙述。跨语法点联系:它涉及连词 that(可省略)、时态一致性(如一般现在时变为现在完成时),并与情态动词或其他从句类型(如宾语从句)结合使用。

注意事项

学生易犯的错误包括忽略时态变化,例如直接将原句的现在时用于间接引语中(如说 "He says I am happy" 而非正确的 "He says he is happy"),导致人称混乱;另一个常见偏误是随意省略 that,但在正式语境中应视情况保留。纠正建议:练习时,先写出直接引语,再转换到间接形式;注意语境,如果原句是疑问句或感叹句,在间接引语中需调整结构(如疑问句变为陈述句)。此外,避免过度复杂化,确保句子简洁以免听众困惑。

练习

一个额外的例子:直接引语为 "I will come tomorrow.",转化为间接引语可以说:"He says he will come tomorrow." 通过这个例子,学生可以尝试替换 [clause],如 "She says that she has finished her homework.",并在对话中实际应用,以强化时态和人称的调整。

额外内容

背景知识:这个句型源于英语的报告语体系,旨在使语言更流畅,避免重复直接引用。对比分析:在美式英语中,that 常被省略,而在英式英语中更常保留;与法语或中文的间接引语相比,英语更强调时态回指(backshift)。补充信息:掌握此句型后,学生能更好地处理对话中的转述,提升听力和口语技能,尤其在旅游或家庭场景中,如文章所示。

深入解析:关键句型 "I'll [verb] [object]."

定义

这个句型是表示一般将来的简单表达形式,结构为 I'll(我將,will的缩写)+ [verb](动词)+ [object](宾语,可选),用于表达自发决定、承诺或预测。根据权威教材如《新概念英语》,它常用于非正式对话中,表示未来的行动。例如,在文章中,“I'll write a letter soon.” 意思是“不久我將寫一封信。” 核心含义是使用will来突出将来的可能性或意图。

用法

此句型常用于日常生活、计划或临时决定中,如承诺做某事或表达预测场景。规则是:I'll 是will的缩写形式,主要用于第一人称;动词原形直接跟在后,宾语可根据需要添加。在语法体系中,它链接到一般将来时的知识,与be going to结构形成对比,后者更侧重于预先计划。跨语法点联系:它涉及情态动词will的用法,与时间状语(如soon、tomorrow)结合使用,还可扩展到条件句中(如 "If it rains, I'll stay home.")。这有助于学生从基本时态过渡到更复杂的句子结构。

注意事项

学生易犯的错误包括混淆will与be going to,例如在表示预先安排时 misuse "I'll" 而用be going to(如说 "I'll go to the party next week" 而非 "I'm going to the party next week");另一个偏误是遗忘缩写形式的使用,导致句子僵硬。纠正建议:通过区分语境练习,记住will用于自发决定,而be going to用于已计划事件;另外,注意在正式写作中写出完整形式 I will 以提升专业性。还需警惕时态一致性,避免在叙述过去事件时错误使用。

练习

一个额外的例子:"I'll call you later." 学生可以尝试扩展为自己的句子,如 "I'll buy some gifts tomorrow.",并在角色扮演中应用,以练习在不同情境下的表达。

额外内容

背景知识:will起源于古英语的意志表达,演变为现代英语中表示未来的核心工具。对比分析:与过去将来时(如would)不同,"I'll" 专注于当前视角的未来;在美国英语中,这种句型更随意,而在英国英语中可能伴随更多礼貌表达。补充信息:学习此句型能帮助学生在对话中自信表达意图,如文章中的Jimmy使用它来安慰家人,提升语言的实用性和情感连结。